首页 > 左传 > 正文

左传·哀公十一年

作者: 左丘明 更新时间:2021-05-09 00:01

  【经】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夏,陈辕颇出奔郑。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卫世叔齐出奔宋。

  【传】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插图]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孺子洩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公叔务人见保者而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

  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踰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踰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瓘、陈庄涉泗。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洩。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洩曰:‘驱之。’”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有馀,以为己大器。国人逐之,故出。道渴,其族辕咺进稻醴、粱糗、腵脯焉。喜曰:“何其给也?”对曰:“器成而具。”曰:“何不吾谏?”对曰:“惧先行。”

  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高无[插图]将上军,宗楼将下军。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宗子阳与闾丘明相厉也。桑掩胥御国子。公孙夏曰:“二子必死。”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东郭书曰:“三战必死,于此三矣。”使问弦多以琴,曰:“吾不复见子矣。”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

  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将战,吴子呼叔孙曰:“而事何也?”对曰:“从司马。”王赐之甲剑铍,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寘之新箧,褽之以玄[插图],加组带焉。寘书于其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盘庚》之诰曰:‘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将死,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秋,季孙命修守备曰:“小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

  冬,卫大叔疾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或淫于外州,外州人夺之轩以献。耻是二者,故出。卫人立遗,使室孔姞。疾臣向魋纳美珠焉,与之城鉏。宋公求珠,魋不与,由是得罪。及桓氏出,城鉏人攻大叔疾,卫庄公复之。使处巢,死焉。殡于郧,葬于少禘。初,晋悼公子慭亡在卫,使其女仆而田。大叔懿子止而饮之酒,遂聘之,生悼子。悼子即位,故夏戊为大夫。悼子亡,卫人翦夏戊。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

点击加载下一章

目录

255
倒序
  1. 正文卷
  2. 左传·隐公元年
  3. 左传·隐公二年
  4. 左传·隐公三年
  5. 左传·隐公四年
  6. 左传·隐公五年
  7. 左传·隐公六年
  8. 左传·隐公七年
  9. 左传·隐公八年
  10. 左传·隐公九年
  11. 左传·隐公十年
  12. 左传·隐公十一年
  13. 左传·桓公元年
  14. 左传·桓公二年
  15. 左传·桓公三年
  16. 左传·桓公四年
  17. 左传·桓公五年
  18. 左传·桓公六年
  19. 左传·桓公七年
  20. 左传·桓公八年
  21. 左传·桓公九年
  22. 左传·桓公十年
  23. 左传·桓公十一年
  24. 左传·桓公十二年
  25. 左传·桓公十三年
  26. 左传·桓公十四年
  27. 左传·桓公十五年
  28. 左传·桓公十六年
  29. 左传·桓公十七年
  30. 左传·桓公十八年
  31. 左传·庄公元年
  32. 左传·庄公二年
  33. 左传·庄公三年
  34. 左传·庄公四年
  35. 左传·庄公五年
  36. 左传·庄公六年
  37. 左传·庄公七年
  38. 左传·庄公八年
  39. 左传·庄公九年
  40. 左传·庄公十年
  41. 左传·庄公十一年
  42. 左传·庄公十二年
  43. 左传·庄公十三年
  44. 左传·庄公十四年
  45. 左传·庄公十五年
  46. 左传·庄公十六年
  47. 左传·庄公十七年
  48. 左传·庄公十八年
  49. 左传·庄公十九年
  50. 左传·庄公二十年
  51.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52.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53.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54.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5.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
  56. 左传·庄公二十六年
  57.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58.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9.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60. 左传·庄公三十年
  61.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
  62.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63. 左传·闵公元年
  64. 左传·闵公二年
  65. 左传·僖公元年
  66. 左传·僖公二年
  67. 左传·僖公三年
  68. 左传·僖公四年
  69. 左传·僖公五年
  70. 左传·僖公六年
  71. 左传·僖公七年
  72. 左传·僖公八年
  73. 左传·僖公九年
  74. 左传·僖公十年
  75. 左传·僖公十一年
  76. 左传·僖公十二年
  77. 左传·僖公十三年
  78. 左传·僖公十四年
  79. 左传·僖公十五年
  80. 左传·僖公十六年
  81. 左传·僖公十七年
  82. 左传·僖公十八年
  83. 左传·僖公十九年
  84. 左传·僖公二十年
  85.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86.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87.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88.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89.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90.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91.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92.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93.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94. 左传·僖公三十年
  95.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96.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97.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8. 左传·文公元年
  99. 左传·文公二年
  100. 左传·文公三年
  101. 左传·文公四年
  102. 左传·文公五年
  103. 左传·文公六年
  104. 左传·文公七年
  105. 左传·文公八年
  106. 左传·文公九年
  107. 左传·文公十年
  108. 左传·文公十一年
  109. 左传·文公十二年
  110. 左传·文公十三年
  111. 左传·文公十四年
  112. 左传·文公十五年
  113. 左传·文公十六年
  114. 左传·文公十七年
  115. 左传·文公十八年
  116. 左传·宣公元年
  117. 左传·宣公二年
  118. 左传·宣公三年
  119. 左传·宣公四年
  120. 左传·宣公五年
  121. 左传·宣公六年
  122. 左传·宣公七年
  123. 左传·宣公八年
  124. 左传·宣公九年
  125. 左传·宣公十年
  126. 左传·宣公十一年
  127. 左传·宣公十二年
  128. 左传·宣公十三年
  129. 左传·宣公十四年
  130. 左传·宣公十五年
  131. 左传·宣公十六年
  132. 左传·宣公十七年
  133. 左传·宣公十八年
  134. 左传·成公元年
  135. 左传·成公二年
  136. 左传·成公三年
  137. 左传·成公四年
  138. 左传·成公五年
  139. 左传·成公六年
  140. 左传·成公七年
  141. 左传·成公八年
  142. 左传·成公九年
  143. 左传·成公十年
  144. 左传·成公十一年
  145. 左传·成公十二年
  146. 左传·成公十三年
  147. 左传·成公十四年
  148. 左传·成公十五年
  149. 左传·成公十六年
  150. 左传·成公十七年
  151. 左传·成公十八年
  152. 左传·襄公元年
  153. 左传·襄公二年
  154. 左传·襄公三年
  155. 左传·襄公四年
  156. 左传·襄公五年
  157. 左传·襄公六年
  158. 左传·襄公七年
  159. 左传·襄公八年
  160. 左传·襄公九年
  161. 左传·襄公十年
  162. 左传·襄公十一年
  163. 左传·襄公十二年
  164. 左传·襄公十三年
  165. 左传·襄公十四年
  166. 左传·襄公十五年
  167. 左传·襄公十六年
  168. 左传·襄公十七年
  169. 左传·襄公十八年
  170. 左传·襄公十九年
  171. 左传·襄公二十年
  172.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173.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4.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75.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76.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77.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78.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179.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180.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81. 左传·襄公三十年
  182.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83. 左传·昭公元年
  184. 左传·昭公二年
  185. 左传·昭公三年
  186. 左传·昭公四年
  187. 左传·昭公五年
  188. 左传·昭公六年
  189. 左传·昭公七年
  190. 左传·昭公八年
  191. 左传·昭公九年
  192. 左传·昭公十年
  193. 左传·昭公十一年
  194. 左传·昭公十二年
  195. 左传·昭公十三年
  196. 左传·昭公十四年
  197. 左传·昭公十五年
  198. 左传·昭公十六年
  199. 左传·昭公十七年
  200. 左传·昭公十八年
  201. 左传·昭公十九年
  202. 左传·昭公二十年
  203.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204.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205.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06.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207.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08.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09.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210.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11.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12. 左传·昭公三十年
  213.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214.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215. 左传·定公元年
  216. 左传·定公二年
  217. 左传·定公三年
  218. 左传·定公四年
  219. 左传·定公五年
  220. 左传·定公六年
  221. 左传·定公七年
  222. 左传·定公八年
  223. 左传·定公九年
  224. 左传·定公十年
  225. 左传·定公十一年
  226. 左传·定公十二年
  227. 左传·定公十三年
  228. 左传·定公十四年
  229. 左传·定公十五年
  230. 左传·哀公元年
  231. 左传·哀公二年
  232. 左传·哀公三年
  233. 左传·哀公四年
  234. 左传·哀公五年
  235. 左传·哀公六年
  236. 左传·哀公七年
  237. 左传·哀公八年
  238. 左传·哀公九年
  239. 左传·哀公十年
  240. 左传·哀公十一年
  241. 左传·哀公十二年
  242. 左传·哀公十三年
  243. 左传·哀公十四年
  244. 左传·哀公十五年
  245. 左传·哀公十六年
  246. 左传·哀公十七年
  247. 左传·哀公十八年
  248. 左传·哀公十九年
  249. 左传·哀公二十年
  250.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251.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
  252.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253.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254.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255.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256.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哀公十一年

书籍详情 我要发文章 举报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