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左传 > 正文

左传·哀公六年

作者: 左丘明 更新时间:2021-05-08 22:46

  【经】六年春,城邾瑕。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叔还公吴于柤。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齐阳生入齐。齐陈乞弑其君荼。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宋向巢帅师伐曹。

  【传】六年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

  吴伐陈,复修旧怨也。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不可以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

  齐陈乞伪事高、国者,每朝必骖乘焉。所从必言诸大夫,曰:“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皆曰:‘高、国得君,必逼我,盍去诸?’固将谋子,子早图之。图之,莫如尽灭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则曰:“彼虎狼也,见我在子之侧,杀我无日矣。请就之位。”又谓诸大夫曰:“二子者祸矣!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曰:‘国之多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君定。’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大夫从之。

  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仇,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仇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

  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八月,齐邴意兹来奔。

  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曰:“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出莱门而告之故。阚止知之,先待诸外。公子曰:“事未可知,反,与壬也处。”戒之,遂行。逮夜,至于齐,国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与馈者皆入。

  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鲍子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曰:“此谁之命也?”

  陈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悼公稽首,曰:“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义则进,否则退,敢不唯子是从?废兴无以乱,则所愿也。”鲍子曰:“谁非君之子?”乃受盟。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去鬻姒,杀王甲,拘江说,囚王豹于句窦之丘。

  公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亦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复命,公悔之。毛曰:“君大访于陈子,而图其小可也。”使毛迁孺子于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

点击加载下一章

目录

255
倒序
  1. 正文卷
  2. 左传·隐公元年
  3. 左传·隐公二年
  4. 左传·隐公三年
  5. 左传·隐公四年
  6. 左传·隐公五年
  7. 左传·隐公六年
  8. 左传·隐公七年
  9. 左传·隐公八年
  10. 左传·隐公九年
  11. 左传·隐公十年
  12. 左传·隐公十一年
  13. 左传·桓公元年
  14. 左传·桓公二年
  15. 左传·桓公三年
  16. 左传·桓公四年
  17. 左传·桓公五年
  18. 左传·桓公六年
  19. 左传·桓公七年
  20. 左传·桓公八年
  21. 左传·桓公九年
  22. 左传·桓公十年
  23. 左传·桓公十一年
  24. 左传·桓公十二年
  25. 左传·桓公十三年
  26. 左传·桓公十四年
  27. 左传·桓公十五年
  28. 左传·桓公十六年
  29. 左传·桓公十七年
  30. 左传·桓公十八年
  31. 左传·庄公元年
  32. 左传·庄公二年
  33. 左传·庄公三年
  34. 左传·庄公四年
  35. 左传·庄公五年
  36. 左传·庄公六年
  37. 左传·庄公七年
  38. 左传·庄公八年
  39. 左传·庄公九年
  40. 左传·庄公十年
  41. 左传·庄公十一年
  42. 左传·庄公十二年
  43. 左传·庄公十三年
  44. 左传·庄公十四年
  45. 左传·庄公十五年
  46. 左传·庄公十六年
  47. 左传·庄公十七年
  48. 左传·庄公十八年
  49. 左传·庄公十九年
  50. 左传·庄公二十年
  51.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52.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53.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54.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5.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
  56. 左传·庄公二十六年
  57.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58.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9.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60. 左传·庄公三十年
  61.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
  62.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63. 左传·闵公元年
  64. 左传·闵公二年
  65. 左传·僖公元年
  66. 左传·僖公二年
  67. 左传·僖公三年
  68. 左传·僖公四年
  69. 左传·僖公五年
  70. 左传·僖公六年
  71. 左传·僖公七年
  72. 左传·僖公八年
  73. 左传·僖公九年
  74. 左传·僖公十年
  75. 左传·僖公十一年
  76. 左传·僖公十二年
  77. 左传·僖公十三年
  78. 左传·僖公十四年
  79. 左传·僖公十五年
  80. 左传·僖公十六年
  81. 左传·僖公十七年
  82. 左传·僖公十八年
  83. 左传·僖公十九年
  84. 左传·僖公二十年
  85.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86.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87.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88.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89.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90.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91.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92.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93.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94. 左传·僖公三十年
  95.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96.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97.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8. 左传·文公元年
  99. 左传·文公二年
  100. 左传·文公三年
  101. 左传·文公四年
  102. 左传·文公五年
  103. 左传·文公六年
  104. 左传·文公七年
  105. 左传·文公八年
  106. 左传·文公九年
  107. 左传·文公十年
  108. 左传·文公十一年
  109. 左传·文公十二年
  110. 左传·文公十三年
  111. 左传·文公十四年
  112. 左传·文公十五年
  113. 左传·文公十六年
  114. 左传·文公十七年
  115. 左传·文公十八年
  116. 左传·宣公元年
  117. 左传·宣公二年
  118. 左传·宣公三年
  119. 左传·宣公四年
  120. 左传·宣公五年
  121. 左传·宣公六年
  122. 左传·宣公七年
  123. 左传·宣公八年
  124. 左传·宣公九年
  125. 左传·宣公十年
  126. 左传·宣公十一年
  127. 左传·宣公十二年
  128. 左传·宣公十三年
  129. 左传·宣公十四年
  130. 左传·宣公十五年
  131. 左传·宣公十六年
  132. 左传·宣公十七年
  133. 左传·宣公十八年
  134. 左传·成公元年
  135. 左传·成公二年
  136. 左传·成公三年
  137. 左传·成公四年
  138. 左传·成公五年
  139. 左传·成公六年
  140. 左传·成公七年
  141. 左传·成公八年
  142. 左传·成公九年
  143. 左传·成公十年
  144. 左传·成公十一年
  145. 左传·成公十二年
  146. 左传·成公十三年
  147. 左传·成公十四年
  148. 左传·成公十五年
  149. 左传·成公十六年
  150. 左传·成公十七年
  151. 左传·成公十八年
  152. 左传·襄公元年
  153. 左传·襄公二年
  154. 左传·襄公三年
  155. 左传·襄公四年
  156. 左传·襄公五年
  157. 左传·襄公六年
  158. 左传·襄公七年
  159. 左传·襄公八年
  160. 左传·襄公九年
  161. 左传·襄公十年
  162. 左传·襄公十一年
  163. 左传·襄公十二年
  164. 左传·襄公十三年
  165. 左传·襄公十四年
  166. 左传·襄公十五年
  167. 左传·襄公十六年
  168. 左传·襄公十七年
  169. 左传·襄公十八年
  170. 左传·襄公十九年
  171. 左传·襄公二十年
  172.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173.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4.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75.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76.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77.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78.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179.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180.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81. 左传·襄公三十年
  182.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83. 左传·昭公元年
  184. 左传·昭公二年
  185. 左传·昭公三年
  186. 左传·昭公四年
  187. 左传·昭公五年
  188. 左传·昭公六年
  189. 左传·昭公七年
  190. 左传·昭公八年
  191. 左传·昭公九年
  192. 左传·昭公十年
  193. 左传·昭公十一年
  194. 左传·昭公十二年
  195. 左传·昭公十三年
  196. 左传·昭公十四年
  197. 左传·昭公十五年
  198. 左传·昭公十六年
  199. 左传·昭公十七年
  200. 左传·昭公十八年
  201. 左传·昭公十九年
  202. 左传·昭公二十年
  203.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204.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205.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06.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207.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08.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09.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210.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11.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12. 左传·昭公三十年
  213.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214.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215. 左传·定公元年
  216. 左传·定公二年
  217. 左传·定公三年
  218. 左传·定公四年
  219. 左传·定公五年
  220. 左传·定公六年
  221. 左传·定公七年
  222. 左传·定公八年
  223. 左传·定公九年
  224. 左传·定公十年
  225. 左传·定公十一年
  226. 左传·定公十二年
  227. 左传·定公十三年
  228. 左传·定公十四年
  229. 左传·定公十五年
  230. 左传·哀公元年
  231. 左传·哀公二年
  232. 左传·哀公三年
  233. 左传·哀公四年
  234. 左传·哀公五年
  235. 左传·哀公六年
  236. 左传·哀公七年
  237. 左传·哀公八年
  238. 左传·哀公九年
  239. 左传·哀公十年
  240. 左传·哀公十一年
  241. 左传·哀公十二年
  242. 左传·哀公十三年
  243. 左传·哀公十四年
  244. 左传·哀公十五年
  245. 左传·哀公十六年
  246. 左传·哀公十七年
  247. 左传·哀公十八年
  248. 左传·哀公十九年
  249. 左传·哀公二十年
  250.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251.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
  252.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253.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254.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255.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256.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哀公六年

书籍详情 我要发文章 举报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