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史 > 正文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

作者: 脱脱 更新时间:2019-11-01 11:35

  ◎礼志五(嘉仪上)

  皇帝受册仪:前期一日,尚舍奉御设幄于正殿北墉下,南面设御坐;奉礼郎设官僚、客使幕次于东西朝堂;太乐令设宫悬于殿庭,举麾位在殿第二重西阶上,东向;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尚舍奉御设解剑席于东西阶。设文官六品已上位横街南,东方西向;武官五品已上位横街南,西方东向,皆北上重行,每等异位。将士各勒所部六军仗屯诸门,金吾仗、黄麾仗陈于殿庭。至日,押册官引册自西便门入,置册案西阶上。通事舍人引侍从班入,就位。侍中东阶下,解剑履,上殿,栏外俯伏跪,奏“中严”;下殿,剑履,复位立。阁使西阶上殿,栏外跪请木契;面殿鞠躬,奏“奉敕唤仗。”殿中监、少监、殿中丞等押金吾四色仗入,位臣僚后。协律郎入,就举麾位。符宝郎诣阁奉迎。通事舍人引文官四品至六品、武官三品至五品,就门外位。皇帝御辇至宣德门。宣徽使押内诸司班起居,引皇帝至阁,服衮冕。侍中东阶下,解剑履,上殿,版奏外办。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帝。内诸司出、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五钟皆应,工人鼓柷,乐作;皇帝即御坐,宣徽使赞扇合,乐止;赞帘扌卷,扇开。符宝郎奉宝进,左右金吾报平安。通事舍人引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已上入门,乐作;就相向位毕,乐止。通事舍人引侍从班、南班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已上合班,北向。东班西上,西班东上,起居,七拜。分班,各复位。通事舍人引押册官押册自西阶下,至丹墀,当殿置香案册案。置册讫,乐作;就位,乐止。捧册官近后,东西相对立。舍人引侍从班并南班合班,北向如初。赞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五拜。分班,各复位如初。捧册官就西阶下解剑席,解剑履,捧册西阶上殿,乐作;置册御坐前,东西立,北向。捧册官西墉下立,北上,乐止。读册官出班,当殿立,赞再拜,三呼“万岁”,就西阶下解剑席,解剑履,西阶上殿,栏内立,当御坐前。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读册官俯伏跪;读讫,俯伏兴。捧册官跪左膝,以册授侍中。侍中受册,以册授执事者,降自西阶,剑履讫,复当殿位。赞再拜,三呼“万岁”,复分班位。舍人引侍从班、南班合班,北向如初。赞拜,在位者皆拜;舞蹈、鞠躬如初。通事舍人引班首西阶上,解剑履。上殿,乐作;就栏内位,乐止。俯伏跪,通全衔臣某等致词称贺讫,俯伏兴。降西阶下,带剑,纳舄,乐作;复位,乐止。赞拜,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五拜,鞠躬。侍中临轩西向,称“有制”,皆再拜。侍中宣答讫,赞皆再拜,舞蹈,五拜,分班各复位。三品已上出,乐作;出门毕,乐止。侍中当御坐俯伏跪,通全衔奏“礼毕”,俯伏兴。退,东阶下殿,带剑,纳履,复位。宣徽使赞扇合,下帘。太常博士、太常卿引皇帝起,乐作;至阁,乐止。舍人引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下出门外,分班立;次引侍从班出,次兵部、吏部出,次金吾出,次起居郎、舍人出,次殿中监、少监押金吾细仗出,仍位臣僚后。次东西上阁门使于丹墀内鞠躬,奏衙内无事,卷班出。阁门使丹墀内鞠躬,揖“奉敕放仗”。出,门外文武班中间立,唤承受官。承受官声喏,至阁使后,鞠躬,揖。阁使鞠躬,称“奉敕放仗”。承受声喏,鞠躬,揖,平身立,引声“奉敕放仗”。声绝,趋退。文武合班,再拜。舍人一员摄词令官,殿前鞠躬,揖,称“奉敕放黄麾仗”,出。放金吾仗亦如之。翼日,文武官僚入问圣躬。

  太平元年,行此仪,大略遵唐、晋旧仪。又有《上契丹册仪》,以阻午可汗柴册礼合唐礼杂就之。又有《上汉册仪》。与此仪大同小异,加以《上宝仪》。

  册皇太后仪;前期,陈设于元和殿,如皇帝受册之仪。至日,皇帝御弘政殿。册入,侍从班入,门外金吾列仗,文武分班。侍中解剑,奏“中严”。宣徽使请木契、唤仗皆如之。乐工入,阁使门外文武班中间立,唤承受官。声喏,趋至阁使后立。阁使鞠躬,揖,称“奉敕唤仗”。承受官鞠躬,声喏,揖,引声“奉敕唤仗”。文武合班,再拜。殿中监押仗入,文武班入,亦如之。宣徽使押内诸司供奉官天桥班候。皇太后御紫宸殿,乘平头辇,童子、女童队乐引。至金銮门,阁使奏内诸司起居讫,赞引驾,自下先行至元和殿。皇太后入西北隅阁内更衣。侍中解剑,上殿奏外办。宣徽受版入奏。侍中降,复位。协律郎举麾,乐作。太乐令、太常卿导引皇太后升坐。宣徽使扇合,帘扌卷,扇开,乐止。符宝郎奉宝置皇太后坐右。左右金吾大将军对揖,鞠躬,奏“军国内外平安”。东上阁门副使引丞相东门入,西上阁门副使引亲王西门入,通事舍人引文武班入,如仪,乐作;至位,乐止。文武班趋进,相向再拜,退复位。东西上阁门使、宣微使自弘政殿引皇帝御肩舆至西便门下。引入门,乐作;至殿前位,乐止。宣徽使赞皇帝拜,问皇太后“圣躬万福”,拜。皇帝御西阁坐,合班起居如仪。北府宰相押册,中书、枢密令史八人舁册,东西上阁门使引册,宣徽使引皇帝送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位,乐止。宣徽使赞皇帝再拜,称“万岁”,群臣陪位,揖。翰林学士四人、大将军四人舁册。皇帝捧册行,三举武,授册。舁之西阶上殿,乐作。置太后坐前,乐止。皇帝册西面东立。舍人引丞相当殿再拜,三呼“万岁”,解剑,西阶上殿,乐作;至读册位,乐止。俯伏跪读册讫,俯伏三呼“万岁”,复班位。宣徽使引皇帝下殿,乐作;至殿前位,乐止。皇帝拜,舞蹈,拜讫,引皇帝西阶上殿。至皇太后坐前位,俯跪;致词讫,俯伏兴。引西阶下,至殿前,拜,舞蹈,拜,鞠躬。侍中临轩,宣太后答称“有制”,皇帝再拜。宣讫,引皇帝上殿,乐作;至西阁,乐止。丞相、亲王、侍从文武合班,赞拜,舞蹈,三呼“万岁”如仪。丞相上贺,侍中宣答如仪。丞相以下出,举乐;出门,乐止。侍中奏“礼毕”,宣徽索扇,扇合,下帘。皇太后起,举乐;入阁,乐止。文武官出门外,分班侍从。兵部、吏部起居,金吾仗出,如仪。阁使奏“放仗”,皆如皇帝受册之仪。

  册皇后仪:至日,北南臣僚、内外命妇诣端拱殿幕次。皇后至阁,侍中奏“中严”,引命妇班入,就东西相向位立。皇帝临轩,命使发册。使副押册至端拱殿门外幕次。侍中奏外办。所司承旨索扇,扇上,举麾,乐作;皇后出阁升坐,扇开,帘卷,偃麾,乐止。引命妇合班面殿起居,八拜。皇后降坐,乐作;至殿下褥位,乐止。引册入,置皇后褥位前。侍中传宣,皇后四拜,命妇陪位皆拜。引读册官至皇后褥位前,俯伏跪读讫,皇后四拜,陪位者皆拜。引皇后升殿,使臣引册,置皇后坐前册案,退,西向侍立。命妇当殿称贺,四拜。引班首东阶上殿,致词讫,东阶下殿,复位,四拜。侍中奏宣答称“有教旨”,四拜。宣答讫,四拜。班首上殿进酒,皇后赐押册使副等酒讫,侍中奏“礼毕”。承旨索扇,乐作,皇后起;入阁,乐止。分引命妇等东西门出。

  册皇太子仪:前期一日,设幄坐于宣庆殿,设文武官幕次于朝堂,并殿庭板位,太乐令陈宫县,皆如皇帝受册仪。守宫设皇太子次于朝堂北,西向;乘黄令陈金辂朝堂门外,西向;皇太子仪仗、笳箫、鼓吹等陈宣庆门外;典仪设皇太子板位于殿横街南,近东北向;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乐县东西;余官如常仪。至日,门下侍郎奉册,中书侍郎奉宝绶,各置于案。令史二人绛服,对举案立。宝案在横街北西向,册案在北。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立案后。侍中板奏“中严”。皇太子远游冠,绛纱袍,秉珪出。太子舍人引入,就板位北面殿立。东宫官三师以下皆从,立皇太子东南,西向,太子入门,乐作;至位,乐止。典仪赞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中书令立太子东北,西向,门下侍郎引册案,中书侍郎取册,进授中书令,退复位。传宣官称“有制”,皇太子再拜。传宣讫,再拜。中书令跪读册讫,俯伏兴。皇太子再拜,受册,退授左庶子。中书侍郎取宝,进授中书令。皇太子进受宝,退授左庶子。中书令以下退,复位。舁案者以案退。典仪赞再拜,皇太子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子舍人引皇太子退,乐作;出门,乐止。侍中奏“礼毕”。皇太子升金辂,左庶子以下夹侍,仪仗、鼓吹等并列宣庆门外,三师、三少诸宫臣于金辂前后导从,鸣铙而行,还东宫,宫庭先设仗卫如式,至宫门,铙止。皇太子降金辂,舍人引入就位坐,文武宫臣序班称贺。礼毕。

  册王妃公主仪:至日,押册使副并读册等官押册东便门入,持节前导至殿。册案置横街北少东。引使副等面殿立而鞠躬。侍中临轩称“有制”,皆再拜,鞠躬。宣制讫,舞蹈,五拜,引册于宣庆门出。使副等押领仪仗、册案,赴各私第厅前,向阙陈列。设传宣受册拜褥,册案置褥左,去幕盖。使副案右序立。受册者就位立,传宣称“有制”,再拜。宣制毕,舁册人举册匣于褥前跪捧,引读册者与受册者皆俯伏跪,读讫,皆俯伏兴。受册者谢恩,国王五拜,王妃、公主四拜。若册礼同日,先上皇太后册宝,次临轩同制,遣使册皇后、诸王妃主,次册皇太子。

  皇帝纳后之仪:择吉日。至日,后族毕集。诘旦,后出私舍,坐于堂。皇帝遣使及媒者,以牲酒饔饩至门。执事者以告,使及媒者入谒,再拜,平身立。少顷,拜,进酒于皇后次及后之父母、宗族、兄弟。酒遍,再拜。纳币,致词,再拜讫,后族皆坐。惕隐夫人四拜,请就车。后辞父母、伯叔父母、兄,各四拜;宗族长者,皆再拜。皇后升车,父母饮后酒,致戒词,遍及使者、媒者、送者。发轫,伯叔父母、兄饮后酒如初。教坊遮道赞祝,后命赐以物。后族追拜,进酒,遂行。将至宫门,宰相传敕,赐皇后酒,遍及送者。既至,惕隐率皇族奉迎,再拜。皇后车至便殿东南七十步止,惕隐夫人请降车。负银罂,捧縢,履黄道行。后一人张羔裘若袭之,前一妇人捧镜却行。置鞍于道,后过其上,乃诣神主室三拜,南北向各一拜,酹酒。向谒者一拜。起居讫,再拜。次诣舅姑御容拜,奠酒。选皇族诸妇宜子孙者,再拜之,授以罂、縢。又诣诸帝御容拜,奠酒。神赐袭衣、珠玉、珮饰,拜受服之。后姊若妹、陪拜者各赐物。皇族迎者、后族送者遍赐酒,皆相偶饮讫,后坐别殿,送后者退食于次。媒者传旨命送后者列于殿北。俟皇帝即御坐,选皇族尊者一人当奥坐,主婚礼。命执事者往来致辞于后族,引后族之长率送后者升,当御坐,皆再拜;又一拜,少进,附奏送后之词;退复位,再拜。后族之长及送后者向当奥者三拜,南北向各一拜,向谒者一拜。后族之长跪问“圣躬万福”,再拜;复奏送后之词,又再拜。当奥者与媒者行酒三周,命送后者再拜,皆坐,终宴。翼日,皇帝晨兴,诣先帝御容拜,奠酒讫,复御殿,宴后族及群臣,皇族、后族偶饮如初,百戏、角抵、戏马较胜以为乐。又翼日,皇帝御殿,赐后族及赆送后者,各有差。受赐者再拜,进酒,再拜。皇帝御别殿,有司进皇后服饰之籍。酒五行,送后者辞讫,皇族献后族礼物;后族以礼物谢当奥者。礼毕。

  公主下嫁仪:选公主诸父一人为婚主,凡当奥者、媒者致词之仪,自纳币至礼成,大略如纳后仪。择吉日,诘旦,媒者趣尚主之家诣宫。俟皇帝、皇后御便殿,率其族人见。进酒讫,命皇族与尚主之族相偶饮。翼日,尚主之家以公主及婿率其族入见,致宴于皇帝、皇后。献赆送者礼物讫,朝辞。赐公主青幰车二,螭头、盖部皆饰以银,驾驼;送终车一,车楼纯锦,银螭,悬铎,后垂大毡,驾牛,载羊一,谓之祭羊,拟送终之具,至履尸仪物咸在。赐其婿朝服、四时袭衣、鞍马,凡所须无不备。选皇族一人,送至其家。

  亲王女封公主者婚仪:仿此,以亲疏为差降。

点击加载下一章

目录

117
倒序
  1. 正文卷
  2.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上
  3. 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
  4.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上
  5. 卷四·本纪第四·太宗下
  6. 卷五·本纪第五·世宗
  7. 卷六·本纪第六·穆宗上
  8. 卷七·本纪第七·穆宗下
  9. 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10. 卷九·本纪第九·景宗下
  11. 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2.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圣宗二
  13.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圣宗三
  14.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圣宗四
  15.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
  16.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圣宗六
  17.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圣宗七
  18.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八
  19.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兴宗一
  20.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兴宗二
  21.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
  22.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道宗一
  23.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道宗二
  24.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道宗三
  25.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道宗四
  26.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道宗五
  27.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道宗六
  28.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29.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天祚皇帝二
  30.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天祚皇帝三
  31.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天祚皇帝四
  32. 卷三十一·志第一·营卫志上
  33. 卷三十二·志第二·营卫志中
  34. 卷三十三·志第三·营卫志下
  35. 卷三十四·志第四·兵卫志上
  36. 卷三十五·志第五·兵卫志中
  37. 卷三十六·兵卫志下·五京乡丁
  38. 卷三十七·志第七·地理志一
  39. 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
  40. 卷三十九·志第九·地理志三
  41. 卷四十·志第十·地理志四
  42.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地理志五
  43.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
  44.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历象志中
  45.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历象志下
  46.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
  47.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百官志二
  48.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
  49.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
  50.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
  51. 卷五十·志第十九·礼志二
  52.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礼志三(军仪)
  53.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
  54.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礼志六(嘉仪下)
  55. 卷五十四·志二十三·乐志
  56.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仪卫志一
  57.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
  58.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仪卫志三(符印)
  59.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仪卫志四(仪仗)
  60.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八·食货志上
  61. 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
  62.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
  63.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刑法志下
  64. 卷六十三·表第一·世表
  65. 卷六十四·表第二·皇子表
  66.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
  67. 卷六十六·表第四·皇族表
  68. 卷六十七·表第五·外戚表
  69. 卷六十八·表第六·游幸表
  70. 卷六十九·表第七·部族表
  71. 卷七十·表第八·属国表
  72. 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
  73.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宗室
  74. 卷七十三·列传第三·耶律曷鲁等
  75.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耶律敌剌等
  76. 卷七十五·列传第五·耶律觌烈(羽之)等
  77. 卷七十六·列传第六·耶律解里等
  78. 卷七十七·列传第七·耶律屋质等
  79.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耶律夷腊葛等
  80. 卷七十九·列传第九·室昉等
  81. 卷八十·列传第十·张俭等
  82.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一·耶律室鲁(欧里斯)等
  83. 卷八十二·列传第十二·耶律隆运等
  84. 卷八十三·列传第十三·耶律休哥等
  85. 卷八十四·列传第十四·耶律沙等
  86. 卷八十五·列传第十五·萧挞凛等
  87. 卷八十六·列传第十六·耶律合住
  88. 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萧孝穆等
  89. 卷八十八·列传第十八·萧敌烈等
  90. 卷八十九·列传第十九·耶律庶成等
  91.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萧阿剌等
  92. 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耶律韩八等
  93. 卷九十二·列传第二十二·萧夺剌等
  94. 卷九十三·列传第二十三·萧惠等
  95. 卷九十四·列传第二十四·耶律化哥等
  96. 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五·耶律弘古等
  97. 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耶律仁先等
  98. 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七·耶律斡特剌等
  99. 卷九十八·列传第二十八·萧兀纳等
  100. 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九·萧岩寿
  101.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耶律棠古
  102. 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一·萧陶苏斡等
  103. 卷一百二·列传第三十二·萧奉先
  104. 卷一百三·列传第三十三·文学上
  105. 卷一百四·列伟第三十四·文学下
  106.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107. 卷一百六·列传第三十六·卓行
  108. 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七·列女
  109. 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八·方技
  110. 卷一百九·列传第三十九·伶官
  111.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
  112.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
  113.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逆臣上
  114.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四十三·逆臣中
  115.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四十四·逆臣下
  116. 卷一百十五·二国外纪第四十五·高丽
  117. 卷一百十六·国语解
  118. 辽史·附录等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

书籍详情 我要发文章 举报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