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周列国志 > 正文

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作者: 冯梦龙 更新时间:2019-10-14 17:48

  话说王翦代李信为大将,率军六十万,声言伐楚,项燕守东冈以拒之,见秦兵众多,遣使驰报楚王,求添兵助将,楚王复起兵二十万,使将军景骐将之,以助项燕。

  却说王翦兵屯于天中山,连营十余里,坚壁固守,项燕日使人挑战,终不出,项燕曰:“王翦老将,怯战固其宜也!”王翦休士洗沐,日椎牛设飨,亲与士卒同饮食,将吏感恩,愿为效力,屡屡请战,辄以醇酒灌之,如此数月,士卒日间无事,惟投石超距为戏。

  按范蠡《兵法》,投石者,用石块重十二斤,立木为机发之,去三百步为胜,不及者为负,其有力者,能以手飞石,则多胜一筹。超距者,横木高七八尺,跳跃而过,以此赌胜。王翦每日使各营军吏,默记其胜负,知其力之强弱,外益收敛为自守之状,不许军人以楚界樵采,获得楚人,以酒食劳之放还,相持岁余,项燕终不得一战,以为王翦名虽伐楚,实自保耳,遂不为战备。

  王翦忽一日大享将士,言:“今日与诸君破楚。”将士皆磨拳擦掌,争先奋勇,乃选骁勇有力者,约二万人,谓之壮士,别为一军,为冲锋。而分军数道,吩咐楚军一败,各自分头略地,项燕不意王翦猝至,仓皇出战,壮士畜力多时,不胜技痒,大呼陷阵,一人足敌百人,楚兵大败,屈定战死,项燕与景骐率败兵东走,翦乘胜追逐,再战于永安城,复大败之,遂攻下西陵,荆襄大震,王翦使蒙武分军一半,屯于鄂渚,传檄湖南各郡,宣布秦王威德,自率大军径趋淮南,直捣寿春,一面遣人往咸阳报捷,项燕往淮上募兵未回,王翦乘虚急攻,城遂破,景骐自刎于城楼,楚王负刍被虏,秦王政发驾亲至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命王翦合兵鄂渚,以收荆襄。于是湖湘一带郡县,望风惊溃。

  再说项燕募得二万五千人,来至徐城,适遇楚王之同母弟昌平君逃难奔来,言:“寿春已破,楚王掳去,不知死活。”

  项燕曰:“吴、越有长江为限,地方千余里,尚可立国。”乃率其众渡江,奉昌平君为楚王,居于兰陵,缮兵城守。

  再说王翦已定淮北,淮南之地,谒秦王于鄂渚,秦王夸奖其功,然后言曰:“项燕又立楚王于江南,奈何?”

  王翦曰:“楚之形势,在于江淮,今全淮皆为吾有,彼残喘仅存,大兵至,即就缚耳,何足虑哉。”

  秦王曰:“王将军年虽老,志何壮也?”

  明日,秦王驾回咸阳,仍留王翦兵,使平江南,王翦令蒙武造船于鹦鹉洲,逾年船成,顺流而下,守江军士不能御,秦兵遂登陆,留兵十万屯黄山,以断江口,大军自朱方进围兰陵,四面列营,军声震天,凡夫椒山、君山、荆南山诸处,兵皆布满,以绝越中救兵,项燕悉城中兵,战于城下。

  初合,秦兵稍却,王翦驱壮士分为左右二队,各持短兵,大呼突入其阵,蒙武手斩裨将一人,复生擒一人,秦兵勇气十倍,项燕复大败,奔入城中,筑门固守,王翦用云梯仰攻,项燕用火箭射之,烧其梯,蒙武曰:“项燕釜中之鱼也,若筑垒与城齐,周围攻急,我众彼寡,守备不周,不一月,其城必破。”

  王翦从其计,攻城愈急,昌平君亲自巡城,为流矢所中,军士扶回行宫,夜半身死,项燕泣曰:“吾所以偷生在此,为芈氏一脉未绝也,今日尚何望乎?”乃仰天长号者三,引剑自刎而死,城中大乱。

  秦兵遂登城启门,王翦整军而入,抚定居民,遂率大军南下,至于锡山。

  军士埋锅造饭,掘地得古碑,上刻有十二字云:“

  有锡兵,天下争;

  无锡宁,天下清。”

  王翦召土人问之,言:“此山乃惠山之东峰,自周平王东迁于雒,此山产铅锡,因名锡山,四十年来,取用不竭,近日出产渐少,此碑亦不知何人所造。”

  王翦叹曰:“此碑出露,天下从此渐宁矣。岂非古人先窥其定数,故埋碑以示后乎?今后当名此地为无锡。”今无锡县名,实始于此。

  王翦兵过姑苏,守臣以城降,遂渡浙江,略定越地。

  越王子孙自越亡以后,散处甬江,天台之间,依海而居,自称君长,不相统属。至是闻秦王威德,悉来纳降,王翦收其舆图户口,飞报秦王,并定豫章之地,立九江、会稽二郡,楚祝融之祀遂绝。

  此秦王政二十四年事也。

  按楚自周桓王十六年,武王熊通始强大称王,自此岁岁并吞小国,五传至庄王旅始称霸,又五传至昭王珍几为吴灭,又六传至威王商兼有吴越,于是江淮尽属于楚,几占天下之半,怀王槐任用奸臣靳尚,见欺于秦,始渐衰弱,又五传到负刍,而国并于秦。史臣有赞云:

  鬻熊之嗣,肇封于楚,

  通王旅霸,大开南土。

  子围篡嫡,商臣弑父,

  天祸未悔,凭奸自怙。

  昭困奔亡,怀迫囚苦,

  襄烈遂衰,负刍为虏。

  王翦灭楚,班师回咸阳,秦王赐黄金千镒,翦告老,仍归频阳。

  秦王乃拜其子王贲为大将,攻燕王于辽东,秦王命之曰:“将军若平辽东,乘破竹之势,便可收代,无烦再举。”王贲兵渡鸭绿江,围平壤城破之,虏燕王喜,送入咸阳,废为庶人。

  按燕自召公肇封,九世至惠侯,而周厉王奔彘,八传至庄公,而齐桓公伐山戎,为燕辟地五百里,燕始强大,又十九传至文公,而苏秦说以‘合纵’之术,其子易王始称王,列于七国,易王传哙,为齐所灭,哙子昭王复国,又四传至喜而国亡。史臣有赞云:

  召伯治陕,甘棠怀德,

  易王僭号,齿于六国。

  哙以懦亡,平以强获,

  一谋不就,辽东并失。

  传四十三,年八九伯,

  姬姓后亡,召公之泽。

  王贲既灭燕,遂移师西攻代,代王嘉兵败,欲走匈奴,贲追及于猫儿庄,擒而囚之,嘉自杀,尽得云中、雁门之地,此秦王政二十五年事。

  按赵自造父仕周,世为周大夫,幽王无道,叔带奔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五世至赵夙,事献公,再传至赵衰,事文公,衰子盾事襄、成、景三公,晋主霸,赵氏世为霸佐,盾子朔中绝,朔子武复立,又二传至简子鞅,鞅传襄子毋恤,与韩、魏三分晋国,毋恤传其侄桓子浣,浣传子籍,始称侯,谥烈,六传到武灵王而胡服,又四传至王迁被虏,而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守赵祀,嘉王代六年而国灭。自此六国遂亡其五,惟齐尚在。史臣有赞云:

  赵氏之世,与秦同祖;

  周穆平徐,乃封造父。

  带始事晋,夙初有土;

  武世晋卿,籍为赵主。

  胡服虽强,内乱外侮;

  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云中六载,馀焰一吐!

  王贲捷书至咸阳,秦王大喜,赐王贲手书,略曰:

  将军一出而平燕及代,奔驰二千余里,方之乃父,劳苦功高,不相上下。虽然,自燕而齐,归途南北便道也。齐在,譬如人身尚缺一臂。愿以将军之余威,震电及之,将军父子,功于秦无两。

  王贲得书,遂引兵取燕山,望河间一路南行。

  却说齐王建听相国后胜之言,不救韩、魏,每灭一国,反遣使入秦称贺,秦复以黄金厚赂使者,使者归,备述秦王相待之厚,齐王以为和好可恃,不修战备。

  及闻五国尽灭,王建内不自安,与后胜商议,始发兵守其西界,以防秦兵掩袭,却不提防王贲兵过吴桥,直犯济南。

  齐自王建即位,四十四年,不被兵革,上下安于无事,从不曾演习武艺。况且秦兵强暴,素闻传说,今日数十万之众,如泰山般压将下来,如何不怕?何人敢与他抵对?王贲由历下、淄川,径犯临淄,所过长驱直捣,如入无人之境。临淄城中,百姓乱奔乱窜,城门不守;后胜束手无计,只得劝王建迎降。

  王贲兵不血刃,两月之间尽得山东之地,秦王闻捷,传令曰:“齐王建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今幸将士用命,齐国就灭,本当君臣俱戮,念建四十余年恭顺之情,免其诛死,可与妻子迁于共城,有司日给斗粟,毕其余生,后胜就本处斩首。”

  王贲奉命诛后胜,遣吏卒押送王建,安置共城。惟茅屋数间,在太行山下,四围皆松柏,绝无居人,宫眷虽然离散,犹数十口,只斗粟不敷,有司又不时给,王建止一子,尚幼,中夜啼饥,建凄然起坐,闻风吹松柏之声,想起:“在临淄时,何等富贵,今误听奸臣后胜,至于亡国,饥饿穷山,悔之何及。”遂泣下不止,不数日而卒。

  宫人俱逃,其子不知所终,传言谓王建因饿而死,齐人闻而哀之,因为歌曰:“

  松耶柏耶,饥不可为餐。

  谁使建极耶,嗟任人之匪端!”

  后人传此为“松柏之歌”,盖咎后胜之误国也。

  按齐始祖陈定,乃陈厉公佗之子,于周庄王十五年,避难奔齐,遂仕齐,讳陈为田氏,数传至田桓子无宇,又再传至僖子乞,以厚施得民心,田氏日强,乞子恒弑齐君,又三传至太公和,遂篡齐称侯,又三传至威王而益强,称王号,又四传至王建而国亡矣。史臣有赞云:

  陈完避难,奔于太姜。

  物莫两盛,妫替田昌。

  和始擅命,威遂称王。

  孟尝延客,田单救亡。

  相胜利贿,认贼为祥。

  哀哉王建,松柏苍苍。

  时秦王政之二十六年也。

  时六国悉并于秦,天下一统。

  秦王以六国曾并称王号,其名不尊,欲改称帝,昔年亦曾有东西二帝之议,不足以传后世,威四夷,乃采上古君号,惟三皇五帝,功德在三王之上,惟秦德兼三皇,功迈五帝,遂兼二号称“皇帝”。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以为周公作谥法,子得议父,臣得议君,为非礼;今后除谥法不用:“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之,二世,三世,以至于百千万世,传之无穷。”

  天子自称曰“朕”,臣下奏事称“陛下”。

  召良工琢和氏之璧为传国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又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惟水能灭火,秦应水德之运,衣服旌旗皆尚黑。水数六,故器物尺寸,俱用六数,以十月朔为正月,朝贺皆于是月。

  “正”“政”音同,皇帝御讳不可犯,改“正”字音为“征”。征者,非吉祥之事,然出自始皇之意,人不敢言。

  尉缭见始皇意气盈满,纷更不休,私叹曰:“秦虽得天下,而元气衰矣,其能永乎?”与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始皇问群臣曰:“尉缭弃朕而去,何也?”

  群臣皆曰:“尉缭佐陛下定四海,功最大,亦望裂土分封,如周之太公、周公,今陛下尊号已定,而论功之典不行,彼失意,是以去耳。”

  始皇曰:“周室分茅之制,尚可行乎?”

  群臣皆曰:“燕、齐、楚、代,地远难周,不置王无以镇之。”

  李斯议曰:“周封国数百,同姓为多,其后子孙自相争杀无已,今陛下混一海内,皆为郡县,虽有功臣,厚其禄俸,无尺土一民之擅,绝兵革之原,岂非久安长治之术哉?”始皇从其议,乃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哪三十六郡:内史郡、汉中郡、北地郡、陇西郡、上郡、太原郡、河东郡、上党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三川郡、邯郸郡、南阳郡、颍川郡、齐郡,即琅琊郡、薛郡,即泗水郡、东郡、辽西郡、辽东郡、上谷郡、渔阳郡、钜鹿郡、右北平郡、九江郡、会稽郡、鄣郡、闽中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巴郡、蜀郡、黔中郡、南郡、长沙郡。

  是时北边有胡患,故渔阳、上谷等郡,辖地最少,设戍镇守;南方水乡安靖,故九江、会稽等郡辖地最多,皆出李斯调度。每郡置守尉一人、监御史一人。

  收天下甲兵,聚于咸阳销之,铸金人十二,每人重千石,置宫庭中,以应“临洮长人”之瑞。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共二十万户。

  又于咸阳北坂,仿六国宫室,建造离宫六所,又作阿房之宫。

  进李斯为丞相,赵高为郎中令,诸将帅有功者,如王贲,蒙武等,各封万户,其他或数千户,俱准其所入之赋,官为给之。

  于是焚书坑儒,游巡无度。

  筑“万里长城”以拒胡,百姓嗷嗷,不得聊生。及二世,暴虐更甚,而陈胜、吴广之徒群起而亡之矣。史臣有《列国歌》曰:

  东迁强国齐郑最,荆楚渐横开桓文。

  楚庄宋襄和秦穆,迭为王霸得专征。

  晋襄景悼称世霸,平哀齐景思代兴。

  晋楚两衰吴越进,阖闾勾践何纵横。

  秦秋诸国难尽数,几派源流略可寻。

  鲁卫晋燕曹郑蔡,与吴姬姓同宗盟。

  齐由吕尚宋商裔,禹后杞越颛顼荆。

  秦亦顼裔陈祖舜,许始太岳各有生。

  及交战国七雄起,韩赵魏氏晋三分。

  魏与韩皆周同姓,赵先造父同嬴秦。

  齐吕改田即陈后,黄歇代楚熊暗倾。

  宋亡于齐鲁入楚,吴越交胜总归荆。

  周鼎既迁合纵散,六国相随渐属秦。

  髯仙读《列国志》,有诗云: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点击加载下一章

目录

108
倒序
  1. 正文卷
  2.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3.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4.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5.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6.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
  7. 第六回 卫石蜡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宋
  8.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翠献谄贼隐公
  9.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10.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11.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12.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搏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13.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间易君
  14.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直君臣为戮
  15.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
  16.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
  17.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
  18. 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
  19. 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
  20. 第十九回 擒傅暇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
  21.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22.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竹
  23.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
  24.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25.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 会葵邱义戴周天子
  26. 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灭虢 穷百里饲牛拜相
  27. 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
  28.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
  29. 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
  30. 第二十九回 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
  31.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32. 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
  33.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
  34.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35.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36.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
  37. 第三十六回 晋吕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
  38.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39.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40.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41. 第四十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
  42.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
  43.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暄公馆对狱
  44. 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鸩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
  45. 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46. 第四十五回 晋襄公墨缞败秦 先元帅免胄殉翟
  47. 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宫中弑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
  48.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49.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余绐秦
  50. 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齐懿公竹池遇变
  51. 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
  52. 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斗椒绝缨大会
  53.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袒服戏朝
  54. 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
  55. 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
  56. 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
  57.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
  58. 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晋 围下宫程婴匿孤
  59. 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锜养叔献艺
  60. 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火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
  61.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
  62. 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鱼 孙林父因歌逐献公
  63.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64.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
  65.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
  66. 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衎宁喜擅政
  67. 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鱄出奔 戮崔杼庆封独相
  68. 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 楚灵王大合诸侯
  69. 第六十八回 贺西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
  70. 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
  71. 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齐鲁晋昭公寻盟
  72.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73.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
  74. 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
  75. 第七十四回 囊瓦惧谤诛无极 要离贪名刺庆忌
  76.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
  77.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78.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吴师楚昭王返国
  79. 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孔子却齐 堕三都闻人伏法
  80.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文种通宰否
  81.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勾践竭力事吴
  82.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83. 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瞆子路结缨
  84. 第八十三回 诛芈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越王称霸
  85. 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豫让击衣报襄子
  86.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87.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
  88.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89. 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
  90.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91. 第九十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
  92.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93. 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秦武王绝蒍 莽赴会楚怀王陷秦
  94.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95. 第九十四回 冯谖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
  96.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97.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国
  98.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延辱魏使
  99. 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
  100. 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 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101.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102. 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
  103. 第一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谖斩剧辛
  104. 第一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
  105. 第一百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猻煴伪腐乱秦宫
  106.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
  107. 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荆轲
  108.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109. 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书籍详情 我要发文章 举报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