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体育
2017-12-22 13:59:12
北京时间12月22日,中国足协在武汉举行的职业俱乐部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联赛新政,2018版新政仍要求每场比赛至少1位U23球员首发,而出场的U23人次不少于外援人次,但本次新政并没有对U23球员的上场时间有所规定。
相比于刚刚过去这个赛季的新政1.0版本,2018版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苛刻,但与此同时仍会衍生很多问题。
换人乱象仍会出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U23新政对很多球队来说都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忽视年轻球员培养的俱乐部,这也导致很多俱乐部用上了敷衍糊弄的方法应对新政。具体的做法就是每场比赛派上U23“伪首发”,比赛过了10分钟左右就将其换下,恢复正常的比赛节奏。但此举既无法让年轻球员得到锤炼,又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而对于2018版新政来说,U23球员的使用人次只多不少。为了保证成绩,在非人员缺阵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中超球队会减少外援使用人次(3人),也就是说新政基本是3+3的模式,在一名U23球员必须首发的前提下,如何安排另外两人的出场次序和时间,让各队主教练的排兵布阵更加考究。
参考上赛季的情况,除权健、建业等少数几支球队以外,其他球队很难有条件在首发安排1人以上的U23球员,新赛季到来之时,这种情况不会得到明显改善。而如果安排2人次的U23替补登场,教练很可能会在比赛末段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先后换上他们,而其中一个换下的可能就是首发的那位U23球员;又或者兵行险着,开场派出2名甚至3名U23,再过个10分钟左右换下他们,但是如此一来,很可能造成开局实力下降导致落后,或者比赛尾声阶段出现人员受伤而无人可换的境遇。
中生代球员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
每场比赛主力+可上场替补为14人,在2018新政出炉后,3+3的名额几乎占据了其中一半的数量,最受冲击的无疑就是本土中生代球员,而在U23这个概念出现后,中生代的概念也被重新定义,刚刚到24岁的球员们也被归入这个行列。
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部分曾经的U23球员可能就此消失于球队的名单之中,而每支球队将会比之前多让出1到2个位置给U23,那些处于黄金年龄的主力将会成为替补,在不能连续比赛的情况下,这些球员很可能就此丧失竞技状态,比如上赛季泰达的胡人天,他从年初的新晋国脚成为球队替补,最终消失于球队名单之中,令人唏嘘。
比赛质量和关注度可能持续下降
最近几年,中超球队重金频出,天价外援纷至沓来,中超无论是观赏性还是关注度都扶摇直上,但足协连续出台外援和U23新政,瞬间将这捧热火降至冰点。
在2017赛季中,外援人数的减少以及年轻球员的增加,并未让外援占据主导的情况有明显改善,但与之相对的是多项比赛数据下滑,从观众的直观感受来讲,就是比赛节奏受到影响,观赏性下降,这一点从上座率也能看出,相比于2016年的场均2.42万观众,2017年的场均上座观众数为2.37万人次。
而到了2018赛季,随着U23新政的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年轻球员要过早的职业赛场,初登舞台的小将们虽然有着无限遐想的未来,但是他们的战斗力显然不能和成熟球员相提并论,中国联赛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此外,足协还新增了一项每支球队可以引进一名港澳台非规划球员的规定,但该项规定并没有实质作用,像陈柏良和陈昌源这种球员尚不能在中超确保饭碗,更何况其他人,而贵州因此也要和他们的队长法图斯说再见了。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